School Profile

当前位置: 首页 太阳官网 校长札记 正文
校长札记

校长札记(10)——狩猎场理论

2018-08-26

什么叫“狩猎场理论”?我院的党委书记孟虹教授在一份学院自评报告中的文字我认为总结的十分简洁、准确:我们坚持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实施“狩猎场”式育人的理念。提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与职场规则相符的“狩猎场”,引导学生体验“丛林法则”,获取“生存”本领,“授之以渔”,摒弃把知识加工成“美味佳肴”填灌给学生的“餐厅”。

“狩猎场理论”是作为传统教学的对立面而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传统的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满堂灌的传授方式,实际上把学校办成了一个餐厅。教师是这个餐厅的厨师,学生是这个餐厅的食者;其食品就是各种知识。教师的任务犹如厨师,努力把自己的那份“菜”加工得色香味俱全,学校的任务和目标就是让学生“每餐饭”吃饱吃好、营养丰富、长得又白又胖,几年后长大成人走向社会。

殊不知事与愿违,大食堂的大锅饭永远味同嚼蜡,学生本能拒绝,“厨师”就开始“填鸭”,学习生活变成一场梦魇,即使部分听话的学生,吃得又饱又多,长得又白又胖,毕业后走向社会,也一片茫然,不知所措。

因为社会本是一片原始森林。丛林不是餐厅,丛林有其自然法则。在其中生存的关键是获取“生存”本领,而不是从餐厅中汲取的那些维生素和蛋白质、脂肪。

学校所学的知识永远不能适应社会千变万化的需要,这已被无数的事实所证明,也是众多卓越的教育哲学理论所阐明了的。所以那种试图仅靠调整学校教学内容,增大实践内容,而不从根本上改变教学哲学理念的做法,是事倍功半于事无补的。

狩猎场理论认为要适应社会这一原始森林的生存法则,学校就应该办成一个“狩猎场”。

在这个“狩猎场”中,学校和教师的角色迥异于餐厅的厨师:

①学校和教师是狩猎环境的营造者。也就是说:不能把学校办成一个独立于现实生活的“象牙之塔”而应该将学校营造成一个“小社会,大课堂”。学校是社会的缩影,犹如狩猎场是原始森林的缩影。“狩猎环境的营造者”要求学校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以社会生活准则来设计。但现在大学中一些政策和制度是按所谓“学术原则”来设计的,这些“学术原则”显然违背社会生活原则。例如:学生某门必修课(如数学)补考不及格,则不能毕业。但社会生活准则是允许以强补弱;也就是说,某人在社会生活只要一招鲜,就可以吃遍天,不必门门都强才能生存;又如:某学生刚进校第一年因违纪受了学校留校察看的处分,但无论今后表现如何都拿不到学位证书,但社会生活准则是可以将功补过的。

因此,狩猎场理论要求学校和教师按社会原则来纠正学校学习、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制度、规定从而营造出一个与原始森林相对应的“狩猎场”。

这里之所以要将学校和教师同时提及,因为这种环境营造需要学校有计划、全方位进行,教师单枪匹马是无法完成的。

②教师是狩猎游戏的编排者和规则的制定者,即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者。传统教育,教师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知识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并灌输或传授给学生,一个非常传统的说法是:教师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形象地表达了教师的主要工作在于学习、汲取知识并将其传授给学生。狩猎场理论中的教师是管理者,他的首先职责是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他不应是学习过程的主角。主角是学生,学生不需要从教师那里取水,他从大自然中取水,因此教师有无一桶水并不重要。管理者的职责是为执行者设立目标、制定规则、激励并督促他完成任务。

因此,狩猎场理论中的教师首要任务不是汲取并传授知识,而是布置学习任务、设计案例、学习目标、制定规则并长久不懈地组织激励和监督实施。

在狩猎场理论中,学生也迥异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的角色。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体验式学习者,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在主动学习知识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在狩猎场理论中,整个教育过程的目标发生了根本变化,得到了极大提升,教育不是单纯为了传授系统的某学科知识,而是为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即掌握在丛林中生存的法则,因此教育所关注的内容不应仅仅是传统的知识和技能,还应包括学生在丛林中生存必须的心理素质、体能素质等等,一句话,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很显然,“授人以渔”这一句古老的教育理念,强调了要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内容。但它的局限性仍停留在教师主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上。“狩猎场理论”所形象的表达教育哲学思想则更为深刻、更为丰富…